陈伟玲去年从岭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毕业后,加入了“乡教计划”,回到自己的家乡广东省茂名市,在化州市文楼镇那楼小学支教。
从一名留守儿童成长为支教老师,陈伟玲觉得“选择到基层支教,是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她与孩子们约定“爱的拥抱”,让腼腆的孩子们感受爱、表达爱。“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能到基层来,让点滴的付出汇聚成更强大的力量。”陈伟玲的选择正是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为更多乡村孩子“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于2016年7月启动的“希望乡村教师计划”(以下简称“乡教计划”)是由团广东省委、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共同发起的长期支教项目,是“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区计划)”的子项目,旨在创新动员与引导青年返乡下乡投身乡村振兴,为广大乡村青少年上好学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乡教计划”作为新时代广东希望工程的品牌项目,也是广东共青团重点项目之一,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5年来,“乡教计划”累计选派志愿者4262人次到粤东西北地区12个地市1679所乡村学校,提供逾200万节精品课程,为超过50万名山区学生提供了有质量的教育振兴服务。
彭佳佳在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南塘镇潭头小学支教,担任数学和音乐教师,也是该地区的支教队长。她和学生们参加了“童享不凡”粤澳希望乡村联合巡回画展,还组织制作电台节目《听见乡教的声音》,无论是养老院敬老活动、大学图书馆志愿活动,还是如今的“乡教计划”,彭佳佳志愿者的身份不变,公益初心亦不变。她希望能成为孩子们的引路人,并在参与公益事业的过程中展现自我、完善自我。
潭头小学校长认为:“‘乡教计划’的支教老师们极大地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帮助农村的孩子们更好地完成学业、健康成长。”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支教志愿者为乡村振兴艰苦奋斗的一年,他们当中许多人在支教地写下入党申请书。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良田中心小学支教的彭晓佳,在她的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支教,是党的指引,是内心的呼唤。有了党的领导,再偏僻的乡村都有志愿者和当地乡村教师的身影,保障了当地居民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寄语希望工程时强调,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进入新时代,共青团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通过支教志愿者、支教学校、当地教育局、捐赠人等相关群体的大力支持与宣传,形成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希望工程的良好氛围。
志愿者中也不乏社会爱心人士。对黄杰来说,支教是自己的人生追求。她辞去了只差6年就可以退休的工作,开启了支教新生活。心明是黄杰班里的学习委员,因为意外,她爸爸的腿脚受了伤,妈妈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妈妈外出务工时,常常不放心家里的4个孩子,每当遇到这种情况,黄杰就充当代理妈妈。在课余时间,黄杰还在朋友圈帮助学生家长助农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用一年时间,做一件影响一生的事”。“乡教计划”实施5年多来,广东省青基会在团广东省委的指导下,每年筹资3500万元用于支教志愿者的基本支出,项目步入了良性运行,社会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社会效益日渐扩大。接下来,广东希望工程将紧随时代发展和南粤青少年的需求,在南粤大地扎实推进希望乡村教师计划,动员更多支教志愿者投身乡村振兴、体验基层、解读社会,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和支教的过程中不断沉淀和成长,让广大青少年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培养更多乡村青少年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郑腾、张敏、杨宝光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