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荀木白练字官方网站】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招商加盟热线4006016663
联系我们

荀木白练字全球连锁教育品牌

邮 箱:
手 机:15209203775
电 话:4006016663
地 址:西安市碑林区端履门卧龙大厦荀木白练字

练字品牌加盟排行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从哪里来

发布时间:2022-07-16 11:42:35阅读量:266

荀木白练字

原标题: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从哪里来

【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进入20世纪以来,很多科技上的突破都源自多个学科之间的交叉点。只有顺应潮流、早作布局,大力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才能更好地赢得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首要任务是用科学家精神塑造人才的品格,关键是要不断突破区域、产业、组织边界,推进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跨界合作,一体化培养人才,还要重视人才国际交流合作,开阔人才视野。

在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中锻造优秀品质

至诚报国、不忘初心,是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最质朴的价值观。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钱学森、邓稼先、赵九章、彭桓武等老一辈科学家,起步于国家一穷二白的研究基础,秉持“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以拳拳赤子心创造了“两弹一星”伟大奇迹。过往70余年间,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薪火相传,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中国的崭新面貌。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必须注重科学家精神传承。要依托科学家精神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召唤起青年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强烈时代责任感,使得青年始终能够心系祖国和人民,引导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激励广大青年将个人发展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自觉担负起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

科学家精神产生于科技领域,但不仅仅是科技领域人才崇尚和追求的道德准则,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同样应该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提出“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对文化艺术领域提出“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对教育界提出“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这些都是科学家精神的生动体现。要将科学家精神作为各领域各方面人才共同的精神引领,教育引导人才树立高远的人生理想,为社会作出贡献。

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还要把有利于各类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营造好,减少体制机制上的束缚,放手使用各类优秀人才,让广大人才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干事创业、奋勇争先。

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历练非凡本领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自主培养新一代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有效路径。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产学研协同因其重大需求导向、多学科交叉、跨界融合、资源优势互补等特点,成为培养面向行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从哪里来?归根到底要从科技创新主战场中涌现出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平台、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如火如荼,大型科学装置面向企业高校共享开放,成为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竞相奔腾的“赛马场”……产学研深度融合为青年人才成长创造了无限机会。

近年来,“企业出题”“产业命题”等各类新形式创新竞赛活动亮点纷呈,点燃了青年人才跨学科组队、跨领域探索的热情。在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大学生参加世界500强企业跨岗位实训,将科研论文写在生产一线。

实践中,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自主培养上已经形成协同培育格局。企业为人才提供灵活多样的现实应用场景,高校为人才筑牢不同领域的基础知识,科研机构为人才开展创新活动提供实验设施。将企业契合市场需求、高校实现学术突破、科研机构发挥区域级“外溢”效应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培养能够解决行业关键难题、填补“卡脖子”技术空白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加强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产学研培养,理应乘势而为。要加强高等院校“双学士学位”“联合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培养模式创新,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拓宽学生交叉学科知识储备。积极探索高校企业联合建立交叉学科研究院,鼓励企业、高校和社会资本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在深化对外合作交流中拓宽国际视野

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采取多种方式开辟人才走出去培养的新路子,使人才培养渠道多元化,储备更多人才。

强调自主培养,绝不是“闭门造车”。即便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国际形势日趋严峻,国际科技合作仍然是必然趋势。尤其在当前形势下,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在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时,要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持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一些优势领域打造“长板”,夯实国际合作基础。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蕴藏在我国人才队伍中的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要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让各类人才真正站在国际科技进步前沿,让不同思维方式得以相互碰撞启发。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项目工作数据显示:中国计划与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以联合形式在诸多领域开展合作研究。据统计,80%的国内“双一流”院校拥有中外合作项目,越来越多交叉学科建设拥有国际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加持。国际交流合作日趋频繁,“一带一路”《中国人文与人才中国》国际论坛、中欧人才论坛等线上线下交流活动为复合型人才培养铺路架桥。合作研究、联合培养、论坛会商等形式,为人才成长拓宽视野提供国际化新机遇。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优化人才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成才、创新创业的大环境,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全球人才高地。

(作者:王选华、房鸿宇,分别系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责编:郝孟佳、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荀木白练字全国招商电话:400-601-6663(雪玲老师)
4006016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