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修订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和系统完善。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推进以来一直备受关注,这项工作关系重大、影响深远。2022年将出台的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有哪些重大变化?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如何落地实施?
近日,《人民教育》专访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其中,就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问题,田慧生局长做了如下解读: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前后历时三年。目前,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的修订、审核工作已全面完成,近期将正式对外发布。这次修订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和系统完善。
1.完善了培养目标
全面落实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求,突出课程育人宗旨。
2.优化了课程设置
落实五育并举和创新性人才培养要求,九年一贯设置课程,一体化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前至一年级开设,完善艺术课程,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强化课程育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3.完善了课程内容结构
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占本学科总课时的10%,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4.强化了学业质量指导
各学科结合课程内容明确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广度,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提供依据。设置教学提示,增加教学和评价案例,强化如何教的具体指导。
5.加强了学段衔接
注重幼小衔接,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结合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特征,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更好体现学习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的学科和学习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6.细化了实施要求
强化教材编写指导,明确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教研和培训提出具体要求。健全课程实施机制,强化课程实施监测和督导要求。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保证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顺利落地实施,今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1.加强宣传解读
全面介绍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背景、重要意义、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结合义务教育双减工作,积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系统准确理解课程改革的新精神、新理念、新变化,为深化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开展全员培训
组织国家示范培训,指导开展省级、地市、县级骨干培训和校本研修,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教研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全覆盖。
3.指导分步推进
根据教育部总体部署,组织专业力量,督促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系统谋划实施工作,细化实施方案。先行推进新理念落实,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实现全面铺开。
4.注重示范引领
围绕改革重点、难点设立一批项目,遴选具有代表性、改革意愿强的地方和学校,支持开展改革探索,积累实践经验,为深入推进改革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示范。
5.加快编写(修订)新教材
依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全力组织做好各学科新教材编写(修订)、审核工作,为学校教学提供有效支持。
以下为专访全文
↓↓↓↓
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2022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召开,教材局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围绕高质量教材建设和管理,又会有哪些新举措?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用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支撑。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教育部教材局工作迎来了几个亮眼的首次和新突破:编写并投入使用了第一套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生读本;组织召开了首次由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教材工作会议;全面完成了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修订;顺利完成了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
2022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召开,教材局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围绕高质量教材建设和管理,又会有哪些新举措?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是贯穿今年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主线,2022年教材工作要紧密围绕这条主线来推进。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表示,2022年教材局将树牢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加强工作统筹,强化教材监管,努力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构建严密规范、协调有序、充满生机活力的教材生态,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新局面。
01 着力把方向、守阵地、出精品、强管理,教材工作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年来,在国家教材委和教育部党组的领导下,教材工作聚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把方向、守阵地、出精品、强管理,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
一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开创新局面。召开全国教材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教材委员会主任孙春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作出全面部署。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由国务院批准召开的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工作会议,对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标志性和里程碑意义。颁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9个指南和指导纲要,对系列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作出系统安排。完善国家课程教材,指导地方、校本课程及相关教材读本建设,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的创新理念、重大实践、视察地方和学校重要论述有机融入课程教材。编写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投入使用,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增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提供了有力载体。
二是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取得新突破。完成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修订,明确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三科统编教材编写和试教试用,通过审核后,今年秋季开学将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起始年级投入使用,这是中等职业学校三科教材实现一纲一本的开局之战,也是全面完成中央关于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决策部署的决胜之战。对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等中央新精神,及时修订完善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进一步增强教材育人功能。全力做好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使用保障,编写民族地区专用教师教学用书和幼小、小初衔接语文教材,开展针对性培训指导,建立日常教学观测点,为民族地区使用三科统编教材提供精准化、常态化帮扶。
三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取得新成效。制订《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建设推进方案》,新规划建设200种左右意识形态属性强、价值引领作用明显、文化传承意义大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启动首批9种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探索建立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开展中国法学、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研究,加快建设中国系列教材。新出版使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11种马工程重点教材,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英文版翻译和送审。加快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读本》《国家安全教育读本》编写,启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及各学科重要论述摘编工作。
四是教材管理制度建设和日常监管水平迈上新台阶。印发《中小学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管理办法》《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审核工作细则》《关于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材和民族语言文字教材翻译审核工作的意见》《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程》等,进一步织密管理制度网格。加强教材审核排查,组织完成256套1192册新编教材审核,217套995册日常修订教材审核,排查各类教材49269册(种)。开展教材一规划、四办法落实情况调查,督促地方和高校加快落实,11个省级地区已成立省级教材委员会,4个省级地区已成立教材工作领导小组,16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已成立教材处(教材办),97%的普通高校和87%的职业院校明确了教材工作专门机构。建立劳动教育推进监测机制,总结分析推进情况,向各省级地区逐一反馈,对推进缓慢的地区重点督促整改。全面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全国32个省级地区、365个地市、3101个区县开设了课外读物监督举报渠道,99.6%的中小学校对校园图书进行了清理。
五是教材建设保障支撑能力得到新提升。实施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顺利完成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加强教材建设基础研究,指导首批1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围绕基地建设与管理、教材重大实践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取得30多份重要研究成果或阶段性成果。按照强点扩面、注重综合、适度竞争的思路,启动遴选第二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播出《统编教材》五集专题纪录片,全面反映三科统编教材的主要内容、产生过程和重大意义,主动讲好教材故事,引发社会各界积极热烈反响。
02 系统规划部署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推动涌现更多教材精品力作
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是贯穿今年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主线。2022年,教材工作将紧密围绕这条主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全国教材工作会议精神,树牢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创新建设理念,重视应用实践,加强工作统筹,强化教材监管,推动教材质量再提升、管理再优化、责任再压实,努力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构建严密规范、协调有序、充满生机活力的教材生态,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新局面。重点要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编制专项工作方案,组织修订大中小学统编教材、国家课程教材,推动和指导各地各校系统修订相关教材,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全面准确融入各级各类教材。
二是系统规划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全面总结《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实施情况,面向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研制新一轮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组织实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建设推进方案》,整体推进专科、本科、研究生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建设。
三是着力编好用好精品教材。加快推进经济学、法学、新闻学等中国系列教材建设。加强教材质量和使用监测评价,建立健全教材质量和使用研究、跟踪监测、培训指导、评价反馈等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先进经验成果交流推广,不断提高教材使用效果。
四是强化各级各类教材监管。持续抓好系列教材管理办法和规定落地落实,进一步完善教材管理相关配套制度,建立教材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教材工作追责问责力度。
五是打牢教材建设发展基础。加强教材专家队伍建设,筹备国家教材委专家学者委员和专家委员会换届,分学科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委员会学科专家组,加强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建设。加快教材工作信息化建设,适时开通国家教材管理与应用信息化平台。开展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项目检查验收,遴选好第二批重点研究基地。
六是加强教材工作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国家教材委办公室作用,健全问题会商、联合调研、任务督办、检查抽查、信息通报等机制,加强工作统筹、沟通协调和调度督办,确保国家教材委和教育部党组关于教材工作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贯彻落实。
设立全国教材建设奖,是完善教材建设表彰激励机制的重要制度设计,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材建设的高度重视。2021年,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顺利完成,共评选出全国优秀教材999种(其中基础教育类200种、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400种、高等教育类399种)、先进集体99个、先进个人200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实施全面覆盖教材建设各领域的国家奖励项目,对进一步强化编写优秀教材的鲜明导向,鼓励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教材建设,引领和推动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的优秀教材价值导向鲜明、教育理念先进、质量水平高、社会评价好,获奖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政治立场坚定、勇于改革创新、工作实绩突出,代表了目前我国教材建设各领域的领先水平。评奖结果公布后,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2022年,要宣传好、应用好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获奖成果,宣传先进典型,总结先进经验,挖掘规律性认识,充分发挥获奖成果示范引领作用,引领教材建设提质增效,推动更多教材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一是分类编撰出版获奖成果概览。加大获奖教材宣传、推广力度。
二是召开系列经验报告会。交流推广获奖教材编写出版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典型经验,引导教材建设方向。
三是组织媒体开展宣传。对优秀教材编写团队、有代表性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访谈、报道,多种形式讲好精品教材背后的故事。
四是总结规律、推广经验。分类召开教材建设工作研讨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挖掘分析教材建设规律,系统整理、提炼、推广教材建设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教材建设创新发展。
加强重大主题教育是课程教材体现国家意志、落实国家事权的必然要求,是培根铸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课程教材内涵建设水平的迫切需要。2021年,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等9个指南和指导纲要的陆续颁布,重大主题进课程教材的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的育人目标、主要内容、载体形式和基本路径已经明确,为课程教材编写、修订提供了基本依据和科学指引。
重大主题教育是普及性、通识性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持续开展,既要贯穿覆盖各学段各学科,又要注意结合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的特点各有侧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2022年,要重点加强对相关课程教材编写、修订的指导和审核,实现重大主题教育从上位要求到课程教材内容的全面落实和有效转化,做到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抽象概念与生动案例相结合,增强针对性、适宜性,切实增强课程教材的铸魂育人功能。
03确保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顺利落地实施,为学校教学提供支持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前后历时三年。目前,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的修订、审核工作已全面完成,近期将正式对外发布。这次修订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和系统完善。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求,突出课程育人宗旨。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五育并举和创新性人才培养要求,九年一贯设置课程,一体化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前至一年级开设,完善艺术课程,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强化课程育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是完善了课程内容结构。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占本学科总课时的10%,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四是强化了学业质量指导。各学科结合课程内容明确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广度,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提供依据。设置教学提示,增加教学和评价案例,强化如何教的具体指导。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结合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特征,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更好体现学习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的学科和学习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六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强化教材编写指导,明确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教研和培训提出具体要求。健全课程实施机制,强化课程实施监测和督导要求。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保证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顺利落地实施,今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解读。全面介绍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背景、重要意义、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结合义务教育双减工作,积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系统准确理解课程改革的新精神、新理念、新变化,为深化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开展全员培训。组织国家示范培训,指导开展省级、地市、县级骨干培训和校本研修,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教研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全覆盖。
三是指导分步推进。根据教育部总体部署,组织专业力量,督促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系统谋划实施工作,细化实施方案。先行推进新理念落实,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实现全面铺开。
四是注重示范引领。围绕改革重点、难点设立一批项目,遴选具有代表性、改革意愿强的地方和学校,支持开展改革探索,积累实践经验,为深入推进改革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示范。
五是加快编写(修订)新教材。依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全力组织做好各学科新教材编写(修订)、审核工作,为学校教学提供有效支持。
04抓落实、强监管,加快建立健全全面覆盖各级各类教材的管理制度体系
近年来,我们坚持建管结合、以管促建,加快建立健全全面覆盖各级各类教材的管理制度体系,持续拧紧教材进学校课堂、进学生书包的安全阀。
一是管理制度体系日益完备。除中小学、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教材和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等四个管理办法外,陆续出台了少数民族文字教材、课外读物进校园、校外培训材料等多个专门管理规定,持续织密制度网络,逐一清除教材管理的空白点、薄弱点。
二是教材审核把关全面加强。三年来,国家层面共审核教材4000余册(种),开展大中小学教材教辅全面排查,累计排查教材180.1万册(种),使各级各类教材教辅得到有效体检和净化。
三是教材选用使用检查力度不断加大。严肃查处违规选用使用行为,严肃查处问题教材和读物,集中清理了一批擅自标注教育部推荐教育部指定等标识的图书,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四是教材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进教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建成并投入使用大中小学教材数据库和教材审核、选用管理、意见征集、课外读物管理等系统,加快建设课程实施、教材使用监测、教辅管理和教材信息服务等系统,教材管理信息化向全方位、全过程迈进。
2022年,教材管理的重点是抓落实、强监管,重点将开展四方面工作。
一是盯紧教材管理办法落地落实。持续开展大中小学教材系列管理办法落实情况跟踪调研,通报落实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建立工作督办单制度,督促指导各地和高校严格抓好落实、提高实施成效。
二是持续完善教材管理配套制度。修订《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数字教材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材教辅、数字教材建设管理。
三是建立教材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印发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建立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印制发行、选用使用全链条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大教材违法违规问题追责问责力度。
四是建立教材定期检查制度。开展教材质量随机抽查,形成教材问题通报反馈与处理的常态化机制。
作者| 施久铭 董筱婷 钱丽欣
来源 | 《人民教育》2022年第5期
编辑 | 白衣
有事儿咨询,戳一戳中师君(微信号zgjsbhh)
商务合作请拨打010-82296824(梁老师)
010-82296739(康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