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荀木白练字官方网站】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招商加盟热线4006016663
联系我们

荀木白练字全球连锁教育品牌

邮 箱:
手 机:15209203775
电 话:4006016663
地 址:西安市碑林区端履门卧龙大厦荀木白练字

书法加盟,书法练字加盟,硬笔书法加盟赵欣杨团团李诚龙杨锐周蓓“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民航行业特色大学学科建设的分析与思考——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发布时间:2022-06-13 18:18:59阅读量:528

荀木白练字加盟

摘要: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把握时代机遇、找准发展路径,是我国众多行业特色大学能否更好服务国家及行业需求的关键。民航行业特色大学具有行业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基于学科发展基本规律与国外高水平民航特色大学的发展经验,我国民航行业特色大学要强调学术逻辑,重视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教学与科研两翼齐飞,打造高峰学科、建立品牌专业;围绕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打造优势学科群,将行业背景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建立产学研长效机制,加强跨校科教合作。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行业特色大学;民航

作者简介

赵欣,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教授,本文通信作者;

杨团团,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实习员;

李诚龙,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讲师;

杨锐,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助理研究员;

周蓓,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研究生处,副教授。

引言

双一流建设作为新时代的国家教育战略,承载了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发展的历史使命。双一流建设坚持以学科为基础,采取动态调整的办法,同时提出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促进特色发展的政策导向,有助于高校克服以往重点建设带来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不足。行业特色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成立于1952年院校调整之际,为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类院校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服务面向明确,所设学科专业应用性强,而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解决行业企业关键科技问题,要求此类高校必须开展应用研究及相关基础研究,以适应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这是行业特色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民航行业特色大学是顺应我国民航产业建设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类院校,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培养民航飞行员、航空管制员、空乘人员、机务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为民航的空中与地面运行提供技术保障与服务,同时为飞机与机载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检修和维护输送专业技术人才。本文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为例,重点分析民航行业特色大学学科建设的挑战与思路。

行业特色大学学科发展的

一般规律

(一) 学科发展的基本逻辑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构成单元,学科的发展应遵循历史传统、学术和社会需要这三重逻辑。历史传统逻辑要求学科扎根国家和大学的历史文化传统,不盲目照搬他人经验,实事求是、因校施策;学术逻辑要求打造对本学科领域有信仰和责任感的高水平学术团队;社会需要逻辑则要求学科将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结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自中世纪以来,大学在很长的历史中都以脱离世俗生活的象牙塔形象存在,19世纪初,洪堡开创了大学科学研究与教学统一的先河,20世纪初的威斯康星大学确立了大学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随着大学职能与社会地位的变迁,现代大学的知识生产模式早已不同于古典学者出于自身兴趣而开展的纯粹科学探索,而更加强调在知识的应用及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新知识。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理论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研究等不同类型,大学有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不同类型,大学自身的类型、定位、发展水平不同,所从事的科学研究类型也应有所侧重。

通常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涉及跨学科知识和多领域人才的合作,因此从开展学术活动的角度出发,要求行业特色大学建成互相支持、互相关联的学科生态,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与此同时,政府和企业的经费投入机制必然强调科研活动的外部问责,因此从经费获取的角度出发,要求高校具有一定的服务面向,而行业特色大学一般具有相对固定的经费来源和优势领域。对于已有多年发展基础的行业特色大学,应立足历史传统逻辑,牢牢把握社会需要逻辑,并逐渐加大对学术逻辑的侧重,行业特色大学最终要迈向学科特色大学,实现科技价值引领,才能长盛不衰。

(二)学科发展的生命周期

学科可以指代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但应该意识到,学科的类目是人为划分而非自然形成的,学科知识、研究范式总在自发地演进。随着人类知识的进步,新的学科不断涌现,原有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发生变化。对于高校而言,学科发展壮大往往经过生成、成长、成熟、蜕变这四个周期。有学者统计,国内高校的重点学科从建立到成熟一般要经过20年的发展。学科发展的核心在于形成优势学科方向,这是奠定一所学校在特定行业领域话语权的重要基石。为了保持学科的领先性和前沿性,需要不断凝练学科方向,打造具有攻坚能力的创新团队。由于学科知识的发展,许多学者都有可能面临学术生涯的中年危机,面临继续原有研究方向还是开辟新方向的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技术更迭频繁的学科领域。比彻在访谈中提到,一位物理学家表示如果你有幸发明了一项新技术,你最多有10年的时间将此开发利用,而一位生物学家则认为你的技术可支持你在毕业后大约15年的研究。为了克服学术的保守主义,学科团队需要持续补充新鲜血液,在坚持传统优势特色与开拓前沿领域中寻找平衡。

学科团队是学科发展的主体,可以将其视为由教师与学生组成的有机整体。研究生是学科团队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通过有经验的导师与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共同开展学术合作,不仅能使科研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更能让学生在科研训练中得到充分的能力提升,以此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能够源源不断地吸引优秀青年才俊、产出高水平成果、培养学术精英乃至学术大师,是学科团队成熟壮大的标志。纵观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建校发展历程,都走过了以本科培养为主,逐渐扩大研究生规模,由单一优势学科发展为高水平学科群,最终建设成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或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的发展历程。

学科不能孤立地生长,否则随着知识体系、研究范式的陈旧,学科将逐渐衰退、被时代所抛弃。学科必须保持开放、合作、变革的态度,从邻近学科、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中汲取养分,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三)学科与专业的内在联系

大学最重要的职能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对大学而言,上述两点的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科和专业存在的两张皮现象,掩盖了二者是有机统一整体这一重要事实,未来专业和学科将会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

学科具有知识体系、学术组织、行政制度三重含义,专业则是指专门的学业或专门职业,是高等学府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口径。专业由围绕一个培养目标的若干课程组成,而课程源自于学科,是从学科知识中选取最有价值的、成熟的部分组成的教学内容。行业特色大学所设专业应用性强、就业面向清晰,而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始终在动态变化,为了保障良好就业前景与培养质量,专业应进行前瞻性的布局与设置、随着外部需求灵活调节,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学科研究方向的调整。要输出与时俱进的课程,学科知识必须不断更新,必须有活跃在技术创新和知识生产一线的教师团队。高水平的科研才能支撑高水平的本科教育,以人的能力提升为中心,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学是学科知识的价值回归。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虽然侧重点并不完全重合,但具有相似的结构性要素,如学科队伍对应师资队伍、学科平台对应教学平台、学科方向对应课程体系,由课程建设将专业与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要素建设的一致性可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因此,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一流专业建设为支撑,大学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学科和专业统一规划、共同建设,不能割裂发展、各行其是。

行业特色大学要向行业输送中坚人才,立身之本就在于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品牌专业。以中飞院的飞行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是同专业中唯一首批入选的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支撑该专业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入选四川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还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等优势方向与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对特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有效支撑作用。为理顺学科、专业关系,中飞院秉持以学科建学院的思路,对原有二级学院进行调整,明确学院是学科建设的主体,建立学科、专业负责人制度,加强学科建设意识,避免重专业、轻学科的发展模式,打通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界限,扎实推进学科、专业的融合发展。

国外民航行业特色大学

学科建设经验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民航行业大学经历了更为长期的发展和积淀,证实了立足民航行业同样能够建成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其发展历程与建设路径可为我国民航行业特色院校发展提供参照。

(一)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Cranfield University,CU)

克兰菲尔德大学始建于1946年,前身为英国皇家空军的一个航空学院,以航空专业起家,如今只进行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规模为全英之最。在校生规模约4000人,生师比约为7∶1,被公认为全英国排名前5的研究型大学,被誉为英国中科院。目前该校有四大学院,分别为航空交通与制造学院、水与能源和环境学院、管理学院,以及位于英国国防学院的国防安全学院。优势学科为航空运输与制造、物流与工商管理、水资源、能源与环境,其航空航天学科毕业生占英国航空类毕业生的50%,位列全英第一。该校同时开展飞行训练服务,下属的航校单独剥离运营,是全欧洲唯一拥有自己机场的学校。

作为小而精发展模式的代表,该校专注于对数个学科精耕细作、纵向发展,甚至只进行研究生阶段的高层次办学,但仍然与行业紧密联系,其优质的工程领域研究生教育得益于与世界一流行业企业所开展的密切合作,许多专业的课程设置由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与行业前沿充分接轨。该校的成功,表明行业特色大学并不只有逐渐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路径,集中资源发展已有优势学科并将其做到世界顶尖也是一种可行的发展策略。

(二)法国国立民航大学(Ecole Nationale de lAviation Civile,ENAC)

法国国立民航大学于1949年始建于巴黎,1968年迁至欧洲航空中心图卢兹,直属于法国民航局。该校每年招生规模近3000人,专职教师500余人,机队规模102架,共有9个分校区,该校专业几乎覆盖了空中交通领域的所有方向:驾驶飞行、航空工程和交通管制,围绕航空通信、航空经济与管理、应用数学、人机交互等技术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与博士研究生教育。得益于法国航空工业基础及区位优势,该校参与了众多国际合作项目,在研究与教学方面均为欧洲一流。法国的教育体制不同于我国及英美教育,其特有的大学校(Grande école)体系,并行于普通高等学校(University),有着预科两年+学院三年的学制,具有更强的职业化、重视实践的特点,是以培养各类型技术人才或商业专才为目标的精英教育系统。属于大学校高等工程专业学院的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培养规模不大、注重优质生源、执行严格选拔与淘汰,输出的高质量工程人才受到业界普遍认可。

(三)美国安柏瑞德航空大学(Embry-Riddle Aeronautical University,ERAU)

美国安柏瑞德航空大学是1925年成立的私立学校,是世界上少有的以航空教育为主的学校,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科系完整的航空航天大学,其航空宇航专业排名全美第一,并且围绕航空、航天核心学科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特色学科群,同时开展飞行员培养,先后培养了6名宇航员及美国民航业约25%的飞行员。该校在校生规模约5500人,生师比为13∶1,130个教学中心遍布世界各地,与全球高校展开广泛的联合培养。坚持教学与科研相长,在保持核心学科群优势的同时进行规模化发展,注重国际化与联合办学,是该校的鲜明特点。

受各自国家和地区的区位优势、教育理念及办学定位的影响,国外的民航类高校发展模式虽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但仍然体现出一些共性——科学研究水平较高、重视人才培养与工程教育、与行业联系密切、积极促进办学国际化,同时在构建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理性与克制,不盲目进行综合化发展,从而保障对核心领域的资源投入,不断强化优势及特色。

纵观以上三所民航行业特色大学的发展道路,能够发现行业特色大学发展的基本逻辑——行业与行业特色大学的繁荣是相辅相成的,英、法、美三国发达的航空制造业为这些大学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土壤,这些大学又为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对于我国民航院校而言,立足我国国情,服务我国民航发展需求,需要有选择性地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与调整。我国航空产业长期以来处于追赶式发展阶段,但随着我国在航空关键技术上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行业规模逐年增大,民航行业大学在我国从民航大国发展为民航强国的道路上仍然大有可为。与上述几所较有代表性的国外民航行业特色大学发展情况进行对比,中飞院从历史沿革角度来讲和克兰菲尔德大学相似,均为从空军航空院校发展而来;办学性质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相似,均为公立院校,且直属于各自所在国家民航局管辖;办学定位和办学层次与美国安柏瑞德航空大学更为相似,更注重教学导向,学生就业去向和所学专业关联度也更高。中飞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6万余人,其中飞行技术专业学生1.2万余人,学校人才培养规模大,尤其是飞行员培养规模已位居全球首位。与一流的民航行业特色大学相比,中飞院以飞行员培养见长,但在航空技术研发、高端科技人才培养上仍有较大差距,需要加快激活学科科研活力、加强大学内部治理能力建设、扩大大学的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学科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一)把握双一流建设时代机遇,全力建设高峰学科

双一流建设为学科发展带来新方向。评价是教育主管部门行使监管权力、促进高校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当评价结果与学校未来的建设投入直接挂钩时,评价对于高校发展的价值导向能够起到指挥棒作用。以学校整体为评价对象,大而全的学校往往更有优势,小而美的学校则难以被看见。基于学科的评价体系将促使高校更加重视高峰学科的打造,这一重要的政策导向将有效遏制单科性大学、新建大学等非综合性大学盲目规模化、同质化发展,走上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中飞院作为民航各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民航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已初具规模与水平,学校正值高速发展期,需将自身发展与民航强国、教育强国战略有机结合,把握双一流建设历史机遇。

学科建设的基础是科学的定位。中飞院 世界一流飞行大学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形成了做精优势学科、拓宽特色学科、依托民航发展其他相关学科的建设发展思路。以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工程三个省级优势特色建设学科为高峰学科,建设一批民航工程技术领域的高原学科,如大气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同时带动应用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等支撑学科的发展,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网络空间安全、无人机、未来空中交通等一批新技术、新概念在民用航空技术领域的拓展和应用,为学科建设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学科建设的关键是明确发展重点、分层分类建设,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行业特色高校要办出特色和水平、在大学的生态圈中占据独特的生态位,主要有三种路径。一是学科方向聚焦,形成细分垄断,打造自己的珠穆朗玛峰,强化自身在核心学科、领域上的不可替代性;二是瞄准生态空位,鼓励跨学科研究,前瞻性布局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抢占发展先机;三是择需布局,建设特色学科群、形成互相支撑的学科体系,更好地服务社会需求。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高校在推进重点学科建设时往往进行资源的差异化配置与绩效考核,促进内部竞争、调动学科的发展积极性。必须注意到,建设高峰学科的长期目标是形成优势学科群,绩效考核不应过分强调学科之间的竞争,重点学科应与支撑学科和基础学科良性互动、共享发展红利,避免学科之间的马太效应。科学研究与立德树人的成果显现往往具有滞后性,因此要尊重学科发展规律,重点建设的周期不宜太短。

(二)加快学科队伍建设,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学科队伍是学科实现其基本功能的主体,一般包括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人才等,学科队伍的建设一般包括学科带头人的遴选与培育、学科梯队的搭建与管理、学术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所发挥的战略规划、团队建设、资源配置、制度建设等作用对学科发展至关重要,学科带头人一般应具备较高的学术造诣与敏锐的学术嗅觉、较强的创新管理能力与社会活动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领导力。因此,选择学科带头人并赋予其适当的权、责、利是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中飞院由于区位、学科水平、学科平台等因素限制,对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大师级学术领军人才的引进非常困难。近年来,学校积极推动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以提高办学层次,全年滚动式招聘、大力引进各类型高层次人才,并通过柔性引进外单位学术领军人才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2017—2020年引进全职博士青年教师140余人;在外引的同时也注重内培,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在职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和学历提升;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等规章制度,促进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在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的共同支持下,中飞院天府校区落地成都,预计2023年9月开学季全面投入运行,新校区的建设将极大改善学校的区位、基础设施和实验平台,提高学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凝练学科方向落到实处就是在各个攻关方向上建设学科团队,形成集群效应。团队建设要统筹当前需要与未来需求,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不仅为当前目标服务,更要有发展后劲。一般而言,团队骨干已经积累了较多的资源、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项目经验,是团队的中流砥柱,需要多为团队争取资源、把握方向;而青年人才所学知识与技能更为前沿,可以贡献更多的创新思路和点子,是团队工作的执行者和开拓者。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团队成员在主攻方向、知识结构上互补,对提高整体水平有极大助益,而团体学习、合作的过程也能拓宽研究者的视野、提高个人能力。中飞院目前存在基层学术组织松散、团队合作不充分等问题,高水平科研团队不足,在未来需出台相应政策加大团队建设力度,从业绩考核、职称评定、科研成果归属等方面进一步改革现有制度,为团队合作扫清障碍、提供保障,提升科研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三)结合行业背景与区域特色,深化产学研合作

近年来英美等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趋于市场化,在学术—市场—政府的三重螺旋结构中,市场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待越高,学校在教学质量、学生服务、硬件设施等方面就要投入更多的经费,而知识的市场化为高校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经费来源,从而降低对财政拨款的依赖。行业特色大学要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就要主动发挥智力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资金高度集中的民航领域更是如此。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民航第二大国,但在原始创新上与国际一流水平仍有差距,缺乏核心技术的主导权、话语权,主要体现在航空装备制造、空中交通管理、标准制定等方面。目前民航行业特色大学的应用技术研发活动存在与行业脱节、相对封闭的问题,科研成果水平总体不高、关键技术处于仿制阶段、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具有国际视野、技术背景、技术转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民航产业依赖于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的惯性发展模式。当前,我国民航行业深受全球疫情与国际关系的复杂态势影响,行业发展模式应该尽快向技术贡献更高、资源利用更集约、服务体验更佳、环境更友好的方向转变,走更加注重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发展质量的路子。面对挑战和危机,行业特色大学更应肩负起引领行业科技发展、提高行业治理能力的重任,而用原始技术创新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的关键就在于打通产学研用通道,以产生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反哺教学科研。

传统大学的组织机构和制度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越来越多的传统大学逐渐向创业型大学转变。斯坦福大学和硅谷是产学研一体化的典型代表,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要建立产学研用长效机制,通过构建一定的组织载体(合作平台、工业园等),将单一的技术转让和短期的联合攻关转化为长期、稳定的合作,融合区域经济特色、打造产业集群、形成创新沃土。产学研平台也能成为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在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的背景下,对于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专业型研究生而言尤为重要。

任何大学的成长都不能脱离其所处的区域经济社会的土壤。中飞院所处的四川省是航空全产业链大省,是全国首个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交通枢纽,在民用航空总体设计、研发、试验、生产方面居全国一流,拥有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和总装制造企业及完整的配套产业。结合区域发展动向,在民航重大科技创新领域率先实现技术开发与应用,是中飞院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多年来,中飞院为民航制造企业、航空公司、空管系统、机场等单位提供了高质量的工程技术服务、政策标准与决策咨询,如与中国商飞共建大飞机学院和民机飞行技术与运行联合实验室;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多层次来华留学生教育和职业培训,为沿线多个国家培养了飞行、机务、乘务等民航专业人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都未来科技城将打造国际一流应用性科学中心、中国西部智造示范区和成渝国际科教城,重点引入项目聚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制造、科技服务业以及未来产业等,在天府校区投入运行后,中飞院将进一步打通、拓展产学研通道,加强实质性的校地合作。

(四)加强跨机构科研合作,促进高水平成果产出

跨学科、跨机构合作是大学知识生产的新形式。面对日益复杂的实际问题,跨学科合作已成大势所趋,而双一流建设的周期性绩效评价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大学之间的竞争和学科的边界,为了克服唯绩效带来的学术组织割裂,促进学术资源跨学科、跨机构流动是实现突破性创新的必由之路。

行业特色大学由于长期秉持服务行业需求的办学目标,主要从事行业领域内的应用型技术开发,学科门类偏工科且学科面向较窄,这样的学科生态不利于协同创新、产生突破性成果。要改善这样的局面,单纯依靠学校自身逐渐调整学科结构、有序拓宽学科门类、扩大学科规模,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成本和资源。新建学科力量薄弱,难以保障办学质量,缺乏科研平台、科研项目的支撑,科研水平不高,往往耗费大量精力进行低端重复科研。因此,民航院校集中力量办好主干学科的同时,必须通过外部合作提高自己的前沿创新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与综合性院校、研究型院校的深度合作,通过学术资源共享、组建跨机构学科团队,将校外的优势平台、多学科背景与校内对本领域的丰富经验、技术积累相结合,发挥中飞院熟悉民航法律法规、擅长民航应用技术开发、有着丰富通航运行保障经验等优势。

同一学科背景的科研人员天然具有共同语言,很容易通过学术认同与校外同行形成虚拟合作网络,但当这种合作仅仅停留在个人行为层面上时,虚拟合作组织的非正式性和人员的流动性使得合作的深度和持续性无法得到保障。给予适当的外部支持,将这种松散的虚拟学术共同体实体化、建制化,则有利于开展持续性的合作、建立广泛的学术伙伴关系。

跨机构合作在高层次研究中已屡见不鲜,如今全球生物领域的顶尖研究机构布劳德研究所就是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建立。我国许多科技重大专项也由多个院校共同承担,体现了国家意志。但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校自主开展更广泛、更普遍的协同创新活动。跨机构合作带来的将不仅是人、财、物的简单相加,思维、洞见、知识、经验的碰撞将促进研究者摆脱旧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催生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和新的问题解决范式,从而不断取得创新突破。通过合作产出更多的优秀成果,不但能让合作双方互惠共赢,更能为行业解决重大问题,提高我国民航科技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中飞院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等国际和地区民航组织,与美国、法国、英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民航机构、航空院校,与波音、空客、通用电气、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中国商飞等知名航空制造企业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2021年9月,由中飞院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和四川川消消防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全球首台纯电动机场消防车顺利通过内控关键技术性能测试,这将打破国外民航先进国家对机场专用消防车核心技术的垄断,全面破解我国机场消防车全面依赖进口的困境。中飞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合作共建高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并将以打造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目标高规格建设,高高原医学是航空与医学的交叉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航空人员在高原环境的适应性,研究中心建成后将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结论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大学面临着新的时代机遇和挑战,需要把握好综合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平衡。以国外民航行业特色大学的学科建设经验为镜鉴,可以看到高水平特色大学往往具有科学研究水平较高、重视人才培养与工程教育、与行业联系密切、国际化程度高等特点,并且在不断完善学科结构、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时,始终保持办学特色。特色是行业性大学的生命线,只有坚持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质量扬校的办学理念,才能在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道路上可持续发展。以学校的优势特色、办学历史为立足点,积极服务所依托的行业,以建设高峰学科为抓手、辐射带动其他学科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群,瞄准科技前沿、行业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动向,优化学科布局、寻找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增长点,通过内培外引相结合,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提高学科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产学研高度融合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积极探索跨机构长效合作机制,是行业特色大学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文章来源:赵欣,杨团团,李诚龙,杨锐,周蓓.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民航行业特色大学学科建设的分析与思考——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J].大学与学科,2022(1):76-85.

欢迎订阅2022年《大学与学科》杂志

《大学与学科》(季刊)定价每期60元,全年4期,总价240元。

本刊采用在线订阅方式。

订阅方式一:登录《大学与学科》官方网站https://www.cdgdc.edu.cn/dxyxk/,点击期刊订阅;

订阅方式二:可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在线订阅。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王庄路1号清华同方科技广场B座1803室

邮编:100083

电话:010-82379479

邮箱:dxyxk@cdgdc.edu.cn

订刊:https://www.cdgdc.edu.cn/dxyxk/

转载 | 大学与学科


荀木白练字全国招商电话:400-601-6663(雪玲老师)
4006016663